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试论中西造园水法的异同

更新时间:2009-12-14 15:48 来源: 作者: 阅读:1467 网友评论0

1. 中西造园水法历史比较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水体形式丰富,景致多变;(2)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不仅有“一池三山”的大湖,周围又有若干小湖,并以“龙鳞渠”环绕串联,形成规模宏大、复杂多变的水系。宋、元以后,园林水体面积越来越小,但变化增多了,宋代重石之风大盛,如宋?周密《吴兴园林记》所述:“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奇峭,有名于时,……募工移植,所费十倍于石,可谓石妖矣。”从此中国园林山水并称,所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无石则水无形,无态,……若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水和山石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中国传统水法的重要特点。明清以来,私家园林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文人士大夫的意趣与造园结合更紧密,为追求自然,一方面,利用天然水面与泉水成景;另一方面,巧于因借、以小喻大,以简喻繁的手法丰富起来,其极至是缸荷、碗莲的出现,真可以说集天地自然于一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主要走的是一条模仿自然之路(近代岭南园林出现一些几何处理的水景)。 

相比中国园林水法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西方园林水法却以意大利水法、法国水法、英国水法为三个阶段的典型。意大利台地园建造在真山真水之中,所以又称别墅园。意大利园的突出成就在于因地制宜的水处理手法,如意大利最著名的两个水景园是朗特别墅和艾斯塔别墅。朗特别墅模仿了水流涓集成河,奔腾跌宕,汇流入海的全过程,它抽象地模仿自然,把阿拉伯园中水渠的做法引进之后,加入许多鬼斧神工的变化,例如水的跌落、水扶梯(链式瀑布)、喷泉等等来人工地再现了这个过程。 

意大利园的水法注重动势,并且其特有的山地为这种做法提供了势能。法国园林坐落在所谓平畴大泽、无尽头的林荫道、无际涯的林园,在这种条件下,多用静水,面积大,以气魄与宁静取胜,形成典雅、从容的风格。水面比意大利台地园可是大了很多,以突出帝国雄伟气魄。水面平静,像镜子一样反射建筑、树木、云天,又称“水镜”,水镜往往都从透视和投影关系上精心推敲过,以便保证主体建筑能在视角范围内完整地倒映水中。 

法国园与意大利园相比,特点并不在奇幻多变上,而在比例的和谐、构图的完美、风格的纯净上。意、法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处理上以几何形为特征,到了英国自然风致园时期出现大的变化,自然风致园推崇自然的浪漫主义思潮,讲究不留痕迹地模仿自然、巧借地形、顺势筑坡,草地斜侵入水,树木杂错间植。自然风致园的代表人物布朗的设计语汇主要是:(1)曲折的水面和小桥;(2)起伏的草地;(3)成簇或带形的树林。至此,西方园林水法体现出一些和中国自然园林水法相似的特征。 

2. 中西造园水法艺术比较 

2.1 艺术起源比较 

在法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师附带设计的,而中国造园艺术是在诗人、画家手里成长起来的。法园起源于果园菜地,中国园林来源于苑囿。由此,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西方园林理水有浓厚的建筑味,形式显得非常重要,严谨而实用,而中国园林理水在人工营造中倒体现出真正自然的味道,重视意境,其最为重要的功能是怡情,其手法偏于感性而不易把握。 

2.2 形式特点比较 

台湾学者吴森在《比较哲学与文化》一书中认为:“西方文化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宗教;中国文化两大支柱:道德、艺术。”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对比。科学和艺术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科学重精密的分析,准确的数量和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法则;艺术重直觉的体会,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文无定法,神而明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特点反映在造园水法上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自然、直觉体会,讲究自然、含蓄、蕴藉、不尽之意。“俯视池水,弥漫无尽,聚而支分,去来无踪,盖得力于溪口、湾头、石矶之巧于安排,以假象逗人,桥与步石环池而筑,犹沿明代布桥之惯例,其命意在不分割水面,增支流之深远。至于驳岸有级,出水留矶,增人浮水之惑,而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在鲜明的文化特色影响下,西方的艺术渗入了科学性,例如讲求比例尺度等艺术法则,以枫丹白露大花圃为例,“水渠和喷泉、盘式涌泉等等都取消了;花园变得十分简洁,线条十分单纯。……在中央挖了一个水池,大约60m宽,有四个绣花植坛围着它,只用L和M这两个国王和王后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做装饰题材,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水池与花圃之间的比例多么妥帖,整个花圃充满了宁静、肃穆和美。” 

2.3 情趣倾向比较 

我国文化偏重于“求静”,“我国传统园林用水,以静为主,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原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1]相对于西方园林丰富充沛的表现,中国造园家追求的是返朴归真、淡中求趣以及“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江南园林志》) 

相对于我国“求静”、“淡中求趣”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种强烈的求动、求变的文化,意大利人极喜户外活动,在园中水处理手法中,也考虑了这种需求,最典型的是朗特别墅(Villa Lante)花园里的石桌:桌子中央流淌着一槽清水,贵族们饮宴之时,在槽里给酒降温,槽中还飘着盛开胃小菜的碟子,有船形的、水禽形的。为增加游嬉功能还设计出水风琴、水剧场、机关水嬉等新奇玩意,最能发挥水的动势的是各种各样的喷泉,利用水的落差造成水的流动、喷薄、飞溅以及水的音乐是意大利园的拿手好戏。 

3. 中西造园水法哲学比较 

3.1 中西自然观在造园水法中的反映 

易卜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自然是有生命的,视自然为有生命的机体,而生命都体现出曲线式的律动,不是冷冰冰的几何形的点、线、面、体。不但有生命,还有高级的生命活动——感情,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清,水之美者”;“情,心之美者”;“晴,日之美者”。情的本质——关心、顾念、珍惜(西文为:Wonder, Concern),中国人对自然的感情就是这样的,我们不以敌视自然、高于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我们在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可以把自然看作是主体,人是被动、受自然支配和影响的,这就是一种可逆性思维。我国很早就有山水文化,魏晋时期就形成一个高潮,以谢灵运、李白、徐霞客为代表的热爱自然,赞美自然,融入自然的感情左右着我们的园林设计,其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而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他们对于野蛮感到厌烦了,正如我们对文明感到厌烦一样”(《比利牛斯山游记》)。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参观了意大利阿尔比(Villa Albi)别墅后这样评价其审美取向:“不许自然有自由,一切都矫揉造作……人对无生命的东西毫无兴趣:他不能承认它们有灵魂和它们自己的美,他只把它们当作为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仆从;它们的存在只不过给他的活动当作背景……树木、水、自然风光,如果要参与到这戏剧里来的话,它们必须人化,必须失去它们天然的形状和性格,失去它们的‘野性’、‘拘束性’和荒僻的外貌,而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弄成男男女女们聚会的地方:客厅、府邸里的大厅或者神气活现的殿堂。”这段评论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西方一种典型的自然观,即使不是惟一的一种。

在两种不同倾向之下,中西传统园林一个侧重于模仿,极尽能力去艺术地再创造出泉、潭、溪涧、瀑布等自然景观,提倡和谐(平和、美);一个侧重于改造,推崇发展(竞争、力),追求人的能力的最大发挥与创造。中西传统园林水景由此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3.2 中西水法哲学及实践理论比较 

中国造园水法受到风水等一些传统理论的影响,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方地势高亢为“天门”,东南方低下为“地户”。风水家观水则认为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为佳,“抱水”——宅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状或环抱状,抱水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这些理论直接影响了传统园林理水在水形、走向、聚散等方面的处理。另外,“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对传统园林也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大型园林设计直接附会池中设岛的格局,例如西湖小蓬莱、中南海的瀛台,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中国园林有山必有水的山水相依的模式关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试论中西造园水法的异同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