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辽宁的水资源和地下水问题

更新时间:2010-08-30 13:50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阅读:793 网友评论0

编者按:地下水利用在我省(辽宁省,下同)的整个水资源利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约占目前全省水资源总利用量的一半。但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省地下水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可采取的策略,最近笔者走访了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郭东明。

问:最近我省连续发生了几次暴雨洪水,对防汛造成很大压力,从水资源的角度看可带来什么影响?

答: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省水资源总量34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20立方米,在全国32个省市(不包括台湾)中排名第 22位。从人均水资源量来看,仅相当于全国人均的 1/3,世界人均的1/12。而且时空分布不均,丰水年水资源总量是枯水年的近5倍,东部地区单位面积的年产水量是西部地区的3倍左右。这样,丰水年会形成洪涝灾害,枯水年就会产生严重的干旱缺水;东部地区大量水资源直接流入大海,而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这就是我省在水资源方面的基本省情。

长期以来,为解决洪涝灾害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我省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一方面调节和控制洪水,减少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年度调节和多年调节,把丰水期和丰水年的水调节到枯水期和枯水年来用,把丰水地区的水调到缺水地区来用。

基于我省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既要必须时时警惕暴雨洪水的袭击,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而努力,又要长期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为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而努力。我省自1999年的特大干旱以来,就一直处于连续的枯水期,这期间很少有大的降水过程和洪水发生,今年进入7月份之后,几次大的降水过程形成较大的洪水。连续几年的枯水,使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在河流行洪范围内修建很多违章建筑和大量过高的套堤,这些行为不仅使自己处于险境,更严重的是阻碍了江河行洪,威胁大堤安全,从而使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下,对防汛十分不利。反过来,近一个多月来较多的降水可以使我们的水库多蓄些水,地下水也会得到较大的补给。但是,未来我们还会经历很多的枯水年,我们还会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之下。

总之,水资源是多年丰枯交替变化的,在枯水年我们也要时时警惕暴雨洪水的来临,在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为河流行洪留下合理的通道,避免基础设施处于洪水威胁之下,从而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在丰水年我们也不应放松对水资源的管理,应通过更科学的调配使这些水为未来的枯水年所利用。水资源短缺、因过量用水和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仍是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面临的严重问题,需积极面对,妥善解决。

问:我省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您刚才说得很清楚了,我们知道,地下水是我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地下水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呢?

答:我省地下水的利用量约占总用水量的一半,在整个水资源利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地下水的过度利用和缺少保护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快速增加。在用水需求强劲增加的压力下,很多市、县过多地利用了地下水资源,而且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不强,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地下水不可持续利用问题。在城镇,地下水的大规模集中开采改变了地下水原有的运移状态,引发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在污染河流附近大量取地下水,造成污染河水对地下水和地下含水层的污染;沿海区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海水入侵加重;缺水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河流环境流量的减少以及普遍的水量超采问题和水质超标问题。在农村,种植业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养殖业的粗放管理造成了地下水的大面积面源污染,使我省地下水的氨氮、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普遍超标。这些问题对我省地下水利用和环境地质状况构成巨大威胁。

问:过去在与水利专家的交谈中常听到“傍河取水”和“漏斗区”这样的名词,这方面的问题和危害具体是怎样的?

答:长期以来,我省很多城镇采取傍河取水的方式来建设城镇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地下水源地。顾名思义,傍河取水就是在距离水量充沛河流较近,其地下水与河流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区域开采地下水。这种取水方式,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也就是形成大的开采漏斗区,当漏斗区地下水位明显低于河水位时,就会激发河水对地下水的大量渗透,使大量的地表水补给到地下水含水层,从而使地下水源地获得更多的取水,这就是通过傍河取水袭夺河水的过程。在河水未被污染且不引起其它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的情况下,在合理的取水量范围内,这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取水方式。历史上,傍河取水对保障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目前我省主要河流,在流经城市后,受到了严重污染,如辽河干流、浑河沈阳以下河段、太子河辽阳以下河段均是劣Ⅴ类水质。由此引发的危害是,大量被污染的河水渗入傍河取水水源区的含水层,其中不可降解和难以降解的污染物使地下含水层和取水水质受到污染,造成严重的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和地下水环境状况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在目前很多污水处理厂只对常规污染物进行有限处理的情况下,城镇工业的很多污染物质排入河流,而限于现状监测能力,很多污染物质可能还没有被掌握,这构成了对傍河取水地下水源和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威胁。同时,由于工业企业及各企业生产情况的不断变化,使这方面的威胁难以控制。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我省中部傍辽河、浑河取水的沈阳漏斗区,傍太子河取水的首山漏斗区,西部锦州境内傍大、小凌河取水区,北部铁岭市及法库县境内部分傍辽河取水区。

问:我省海水入侵的情况怎样,这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有很大的关系吗?

答:沿海区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海(咸)水入侵并不断加重,这在我省的沿海城镇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省海岸线比较长,有6个市处于沿海地区,其中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 4市存在较为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盘锦和丹东两市存在咸水区。正常情况下,在海岸线附近,陆地上的地下淡水与海水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海水难以侵入陆地的地下含水层。但是当陆地沿海地下水被过量开采之后,陆地地下水位降低,对海水的压力减弱,平衡被打破,海水就会进入到陆地的地下含水层,这就是海水入侵。尤其在枯水年,天然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如果再被大量抽取,就会造成海水入侵加重。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沿海城镇成为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化区域,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量快速增加。为解决大量的用水需求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侵区和咸水区上端地下水补给区域的地下水被大量取用,从而造成海水入侵和咸水问题的发生和加重。

问:您刚才还提到缺水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河流环境流量的大幅减少,这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答:大家平时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在雨季,降雨流入河道,形成河流;但雨季过后,河流里为什么还会有水的流动呢?这主要是由于雨季的降水不仅产生直接的地表径流,还会有一部分水渗入地下并进入含水层,形成河道里的枯季径流。如果我们过量地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没有更多的水量流入河道,从而使河道的环境流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中小河流,这类问题很容易发生。我们在辽西北和其他缺水严重地区经常会看到,中小河流的枯季径流量很少,更多的是断流,或只流淌着企业或城镇排放的废污水,天然河道变成了排污沟,造成河流污染的加重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有些河流本身就是季节性河流外,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河流枯季环境流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

问:您可否对地下水的普遍水量超采和普遍水质超标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

答:地下水超采除了造成上述各方面问题外,还造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使干旱时期的缺水问题更加严重,造成干旱的脆弱性。因为对于一个流域或水文地质单元来说,地下水补给量是在平均情况下上下波动的,如果把开采量控制在可开采范围内,丰水年补给量增加,使地下水蓄变量增加,在地下水含水层的多年调解作用下,干旱的枯水年发生时就可动用这些蓄变量来满足用水需求,使地下水在丰枯交替中处于采补平衡的状态。但是如果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就会使地下水的蓄变量透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丰水年形不成较多的地下水蓄变量,干旱发生时没有地下水可取,使干旱缺水问题加重,并引发其它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我省干旱严重的辽西北地区,这类问题十分突出,在持续了十几年干旱的情况下,遇到去年的大干旱,几十米深的老井,都抽不上水来,老百姓的吃水都成了问题,这刚发生在去年,想必大家还都记忆犹新。

对于地下水的普遍超标问题,除由于大量袭夺污染的地表水原因外,还由于本地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所造成,包括前面提到的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另外,我省还存在天然的地下水铁、锰超标问题。这些问题使我省很多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超标,一方面造成饮水的水质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净水厂的水处理成本加大。

问:您对我省水资源和地下水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和介绍,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答: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利用和保护三方面的综合管理。

在配置方面,我们需要对全省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一的调配。一般来说,地表水更适合在更大的流域和区域范围进行调配,包括跨流域调水,而地下水更适合在本地使用和近距离调配。因此,我们应首先确定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条件下的可开采量,按照可开采量进行地下水配置和严格管理。对于所有造成地下水不可持续利用和引发生态、环境破坏的超采水量,在地表水可替代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地表水。建国以来,我省修建了大批供水工程,保障了城镇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也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大家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长,必须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越来越大,我省近几年又规划建设了一批地表水供水工程,如大伙房输水工程、三湾水利枢纽、锦凌水库、青山水库等。这些工程的兴建,为我省实现沿海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提供了对水资源增量需求的保证,也为我们提供了还地下水方面欠账的机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扭转因过量开采造成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并得以逐步改善和恢复。

在利用方面,我们应该对用水需求进行严格管理。一方面通过节水意识的增强和节水设施、工艺的普遍应用来提高用水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用水结构来提高用水效益,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更高效益的用水方面,从而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否则,经济要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而水资源量却基本上是一个气候常数,只会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水、旱灾害的加重,不会因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如不采取有效的水需求管理,供需失衡将是必然的结果。只有通过对水需求的管理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对于地下水利用而言,只有在水资源总的需求量控制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之内,才能使全省的水资源利用量处于供需平衡的可持续状态,由此也就保证地下水在水量上的可持续利用,否则人们还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地下水,从而造成超采及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在保护方面,我们不能只对用水负责,而不对使用过的废污水负责,我们必须对生活和生产用水所产生的废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以保证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目前我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处于严重的污染之下,我们对水资源必须进行严格的水质管理和生态管理,特别是在地下水方面。我们要严格采取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水价政策应是包括污水处理及整个环境成本在内的全成本水价。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整个生活和生产的用水过程,采取更科学的用水方式,尽力少产生污水,因为所有产生的污水都要用很大的成本来处理。要坚决取缔和杜绝用水效益还不足以补偿环境成本的生产用水。要研究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科学种田,采取循环经济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对地下水及整个水资源的污染,扭转地下水受农业严重污染的状态。

科学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应该提高全体公民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意识,使之成为所有用水者的道德准则和自觉行动,改善自己的用水行为。

地下水资源具有多年调节、蒸发损失小、取水成本低、使用便捷等多方面的优点。但地下水资源是有限而脆弱的,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地下水含水层的污染和各类环境地质灾害,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不可逆转。污染越严重,恢复的难度就越大,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扭转地下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否则我们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由于地下水资源在利用上的各种优越性和生态、环境价值,我们必须使之成为未来子孙万代持续利用的清洁水源,我们对此负有责任,不能为了我们这一代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挥霍、破坏行为,断送了后人的生计和环境。我们不能使首山水源等原本优质的地下水源到后代手里时已污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使他们不再有清洁的地下水源。我们不能使沿海地区的地下水逐步被海水侵蚀,使后代人用地下水时还得进行海水淡化。我们不应该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使辽西北等缺水地区的中小河流在枯水期长期处于干涸状态或污水横流,由此而丧失了河流的水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不能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处于寅吃卯粮的状态,使干旱灾害日趋严重;那将会使这些地区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将无法向后人交代。

事实上,目前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不仅将影响后代人的用水,而且已影响到我们自身。目前我省的城镇用水是以地下水为主,如前面所说,由于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城镇地下水源的水质超标,使人们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受到威胁。净水厂所要处理有害物质的增加,使我们付出了更大的用水成本。

因此,解决地下水的不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事情,需尽快加以解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辽宁的水资源和地下水问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